时间倏忽而过,眨眼间贾赦来到边城已经半年了,这半年他日夜起居都在军营之中,每日同士兵一起训练,一起吃饭,一起插科打诨,倒叫那些坐等他半途而废的人吃了一惊,对他颇有些刮目相看。

贾赦从未学过如何带兵,他出生时家里已经决定到他这一代不在走武将的路子,直接从文,因此除了教他一点强身健体的武技之外请的都是儒学老师。后来他被流放,到了边城,虽然那时贾家已经败了,然而他爹当年在边城经营多年,留下不少香火情,那些人虽看不上他,但顾及他爹的情面给他安排的都是后勤,油水肥厚又清闲的位置,他哪会儿除了有个犯人的身份外,每日当值回家,与留雁城的其他居民没有什么区别。他从未接受过这种教育,也没经历过实战,可这条路也是他唯一有点优势的了。

他来边城,除了他知道此处的发展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爹贾代善在这里,趁着他爹还在,他在这里锻炼,学一学他的经验知识。这世上,也只有贾代善会无条件将他的知识经验教给他了。

贾赦现在带兵都是按图索骥。重生后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想好了这一世要怎么走,之后他便躲进了他爹的书房,将他爷爷和他爹留下的兵书背了个滚瓜烂熟。

这是贾赦活了七十多年第一次这么用功过,那时候他刚从荒凉的边城回到温柔富贵乡的贾家,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唯有心里的那个计划给他力量,不至于他又重新迷失在后院的温柔中。

他背的东西有的能理解,有的不能理解,不过贾赦秉持一个道理,不管理解不理解,都背下来,总有用得到的。

辛亏他当时狠心背了下来,这时候不就用到了,那什么与士兵同甘共苦,还有各种收买士兵心的做法都是从书上学来的,还有他爷爷和他爹做的笔记,他也按部就班,虽然没有心意,可对于一个向来给人映像都是纨绔子弟的贾赦来说已经是意外之喜了。比如说贾代善这会儿对他已经是非常满意了,就差直接给他爹贾源上香,感谢祖宗保佑,贾家后继有人了。

“贾公子还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呐,我刚碰到杨副将,他还在夸公子呢!”贾赦的身份对于边城高层来说并非机密,只因像他们这般外出打仗的将军家人都会留在京城,不许私自离京,有充当人质的意思。贾赦偷偷跑出来按说是要责罚的,不过并没有人放在心里,一来贾赦年纪还小,只说年幼不知事就能完过去,二来贾家还有贾代善的母亲、妻子和幼儿,有他们在缺一个贾赦并不影响。

虽然说是这么说,但贾家还是要上一个请罪的折子做做表面功夫,堵堵那群御史的嘴,皇帝再下一个不疼不痒责罚的圣旨,也就过去了。

这么一来,贾赦跑出来和消息肯定瞒不住,京城倒还好,贾赦这事不过给京城的水添个水花而已,但在边城却是备受注目的。

大家都持着观望的态度,看看贾赦此来是来真的还是就是借着贾代善的光混点儿功劳回去,这两种都有不同的态度,要想好好干下去这边自然要严苛一点,若是只想混混,那这边就敷衍一下,随便给点儿功劳打发他走。

眼看贾赦这做法还真有点儿架势,不管日后如何,能做出这种态度就比他们家中的那帮混世魔王强多了,也不怪乎这些将军们夸奖贾赦。

贾代善听着那些人的夸奖心里乐开了花,不过嘴上还是谦虚着,这种谦虚还不如什么都不说呢,要是这样也就罢了,大家忍忍就过去了,偏偏贾代善最近一和人说话就往贾赦身上扯,嘴里还说什么我家那个不肖子怎么怎么样,把那些将军烦的呦,就差没直接上手堵他的嘴了。

“别夸他,别夸他,小孩子家家的,不过是玩些过家家的游戏罢了,不当你的夸!”虽然嘴上贬低,但语气里却还是露出一点儿得意,只把坐在下面的何参将噎了一下,好在何参将机灵,赶紧接道:“以令公子如今的做为,日后何愁前程?这也是将军教的好啊,虎父无犬子!”

虽然知道何参将只是拍他马屁,然而贾代善却也忍不住心中涌出欢喜来,暗暗畅想他这儿子日后封侯拜相的场景来。大约真的是从未对贾赦抱过希望,以至于如今贾赦不过做出一点儿成绩,他便欢喜的忘己了。

这时候他也有点想法了,看来儿子也不像妻子史氏说的那样顽劣嘛!

这个想法在他拿到贾赦写给他的信后就更加强烈了,看看,这信里头儿子对他的孺慕之情,对他的崇拜之情充斥着字里行间,而且每次来信问的这都是行军打仗、如何领兵,如此好学,哪有半分史氏与他说的看到书本就头痛的样子,不看别的,就看他把书房里老爷子和他留下的兵书全部背下了就知道他不是个不爱读书的,顶多是不爱学文罢了。他小时候不也是一听到老师念论语诗经什么的就头疼吗?这孩子像他,是他的种!